古代砭石針非侵入性的應用探討

古代砭石針非侵入性的應用探討

李相諒

(臺灣中華砭石研究協會創會會長)

[摘要]目的:從扁鵲用針砭治病石刻圖像,及上古鬼臾區先師天元紀大論篇中天元一氣理論探討古代砭石針非侵入性的應用方法用中華砭石研究協會監製之砭石針,運用天元一氣”的方法在疼痛治療上由果找因還原古代砭石針的理論與實際應用效果:由患者主訴疼痛位置找出解決疼痛開關之鑰,用砭石針打開開關,並在五分鐘內消除或緩解疼痛結論:扁鵲用針砭治病石刻圖像間接證明中世扁鵲使用了砭石針作為治病的工具,引用上古黃蒂內經素問裏天元紀大論篇中鬼臾區天元一氣理論的配合對於治療疼痛在臨床上實際運用有效分析砭石的特性證明了獨特的砭石針配合古代的天元一氣”理論,具有臨床和推廣應用的價值

引言

砭石的故鄉山東以微山縣兩城山的扁鵲用針砭治病石刻圖像最有名,畫石像手執針砭神醫,是半人半鳥的形象,砭石的產地記載著扁鵲治病的石刻圖像不是巧合,而是古代生活的寫照記錄,半人半鳥執針砭的神醫,是以刺的動作在治療,證明了古代曾經流行著用砭石針工具治病的方法,雖多數文獻研究砭石針只被作為刺破血脈,但依刺的動作來分析,砭石針應包含著侵入性與非侵入性兩種技術,侵入性與非侵入性的方法在民間被傳承著,例如侵入性的砭倉療法及演化現代的針術,非侵入性的技術演化成現代的點穴及一些按摩的技術等。

找尋古代砭石針非侵入性的應用必須引用古代的智慧素問天元紀大論篇,說明著天指整個宇宙,元指原始元氣而言,並包含著無限大的意思,紀即規律。此篇論述宇宙中元氣不斷運動變化的規律。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明著六元即六氣張景岳說:此六者,皆天元一氣之所化,一分為六,故曰六元。正紀,規律。此篇論述天元一氣化為六氣變化的規律。

《素問天元紀大論》鬼臾區曰:『臣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謂也』。鬼臾區先師說我家十世相傳,一直在研究宇宙中元氣不斷運動變化規律這方面的道理,因此自然界萬物的生化與品類都明顯地反映出來了。從現代生理學看人體的組織演化,人體最小單位原子組成分子化學架構再形成細胞細胞再組織成不同肌肉肌肉再組成不同器官由不同器官組成一個有系統的身體,人體內組織的生化與品類都明顯地分類出來《太始天元冊》文曰:五運終天七曜周旋(水七星)體最小單位原子裏電子質子中子不也是互相周旋,人體四肢及器官等組織,也會有如五星在天體不斷周旋著,四肢及器官等各自規類五星部位,古人一直在研究天體的規律,進而推演應用到人體的規律,從一氣化二陰陽化三元化五運化六氣化十二經筋,陰陽生化一升一降依循正常軌跡在旋轉著,因此當陰經路線疼痛,自然是找陽經路線治,手痛醫腳腳痛醫手陰病陽治陽病陰治,是天元一氣法調整升降功能變化的法則之一,也是治療疼痛及治病的法則。

臨床資料

舉例

()依天元一氣理論將人體後側足太陽經筋五星部位歸類如下圖

                       

(二)疼痛位置

患者主訴疼痛在足太陽經筋水星位置

(三治療位置

陽病陰治,腳痛(屬足太陽經)醫手,找手太陰經水星位置治療(水星位置是手太陰經筋結點非尺澤穴)如下圖

(四)治療手法:

運用飛經走氣手法行六數者即陰為瀉法也

瀉法慢按快提算一數六數者,每瀉必行六次 , 六六三十六數

慢按快提:人之皮膚肌肉約分三部初入三分為天部再入三分為人部又入三分為地部衛氣在天部營氣在地部從營(內)取氣置到外部即使地部之氣泄出天部也為瀉

()治療手法順序

左手手指找出手太陰經筋水星結點,運用上述飛經走氣手法右手手執中華砭石研究協會監製之砭石針,慢按快提行三十六數瀉法,按壓力道以患者可以接受的按壓疼痛為准。

臨床情形

在香港某學會授課時約有八十多位中醫師學員,學員要求現場實驗,特請學員裏十五名疼痛者上臺,由學員運用上述方法用砭石針打開開關,十四位元疼痛者約在三至五分鐘內消除或緩解疼痛,一位效果不明顯,經檢討無效原因系學員判別疼痛位置錯經所致(疼痛位置在足少陽)

結果

經過無數次的臨床,在不同的疼痛位置,消痛的效果幾乎達到百分百,目前已屆出書階段且已繪出天元一氣法人體掛圖,並已在臺灣及香港陸續開課中,希望使此砭石針還原絕技,全面在國際上獲得發展。

討論:

石刻圖可以看出把扁鵲神醫比喻一隻鳥手持針砭,意謂著砭石針工具的重要性,及運用砭石針行按壓補瀉的一種醫術,問題是一定要砭石針嗎?

以下我們將討論這特殊的砭石針及其分辨比較方法

「砭」字當名詞與動詞使用的狀況多半與醫療、治療有關,若再從形聲字偏旁的「乏」字探討,將發現「砭」這個字偏旁從「乏」,不只是取其聲也取其義。

在古代射禮時,「乏」是一種皮革制的器具,用以保護唱靶者免受射偏弓箭的威脅,形狀有點像現代的屏風(圖一),唱靶人躲在「乏」後面,用旗幟作為唱靶的標誌,因為箭矢射到靶區時力量已經減弱,所以又稱之為「乏」。

圖一、《三禮圖集注》中的”乏”圖

因此「乏」字指的是一種像屏風一樣能吸收射偏箭矢一樣的負能量,而必須又像箭具有發射且能滲透入靶的力量,象徵著能發射並滲透入經脈一樣。因此「砭」字將「乏」與「石」字擺在一起,表示該石必須含有射線或磁波等能量,而此射線或磁波具有吸收及轉換走偏的病氣功能,再將正能量發射並滲透入經脈的功用。因此,我們認為具有吸收、轉換、發散與滲透功能的石材才可以稱之為「砭」。如沒有這些功能,就只是一般的石頭,而不能稱之為「砭石」,這是「砭石」與普通石頭的不同之處,砭石的產地在山東,扁鵲用針砭治病石刻圖也在山東扁鵲神醫當然更沒有理由採用一般的石頭作為砭具。

天元一氣法肇始于黃帝天師鬼臾區,歷朝歷代部份亡佚,後於唐代王冰校注《素問》時稱第七十一卷師氏藏之,又稱先生郭子齋堂受得先師秘本,王冰將此理論內容天元大紀論等補入於《素問》裏流傳後世,然後人懂得運用者鮮矣

王冰的先師秘本天元大紀論發現鬼先師的天元一氣概念,雖有理論但一般皆不會運用到臨床上,發現天元一氣的治療方法,臨床上消痛效果神效,病患的反應皆以太神奇表達,砭石針開針灸之先河,而且直接在體表上使用,不必像針灸時有針刺的痛苦。尤其它的不侵入性方法,對於一些怕扎針的病患是一個大的福音

具有臨床和推廣應用的價值

Copyright 2012. QualityJoomlaTemplates. www.AncientAcupunctu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