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驚風與癲癇治療方法探討

小兒急驚風與癲癇以脈為師案例探討

作者:李相諒博士

大綱:

  1. 小兒急驚風與癲癇共同症狀、抽搐如何分別?
  2. 小兒急驚風實際錄影驗案分析
  3. 如何以脈為師隔空診斷與治療

首先,我們來看看 2014/11/27 的錄影症狀案例,從外証觀察,你的診斷為何?

  1. 癲癇?
  2. 急驚風?
  3. 其他?

其下,我們先針對「驚風」與「癲癇」這兩種症狀的中西醫解析:

驚風預兆:

驚風雖然以驚厥抽搐為主證,但在臨床上尚有許多徵象,也屬於動風或抽風的先兆。《醫林改錯》論抽風不是風中云:「凡將欲抽風之前,必先見抽風之症。」常見的如:弄手吐舌、舌斜,舌卷囊縮, 口撮,口噤,口斜,不能吃乳,咬牙齘齒,牙關緊急,搖頭,頸項強直,鼻孔煽動、昏睡露睛、眼神驚恐,惕動不安、哭叫無淚,髮上逆、面青、指紋青,山根青,太陽穴青筋暴露,大便綠色。症不必全見,但見一、二即是風證。

小兒急驚風概述:

醫學百科:驚風是以四肢抽搐、角弓反張、口噤等為特征的病癥,嚴重者可出現神志不清,故又有“驚厥”之稱。因發病有分,癥候有輕重之別,故有急、慢驚風之不同。 以1~5歲嬰幼兒為多見,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所以,古代醫家認為驚風是一種惡候。如《東醫寶鑒.小兒》說:「小兒疾之最危者,無越驚風之證」。現代醫學中因高熱、腦膜炎、腦炎、血鈣過低、大腦發育不全、癲癇等所致抽搐屬此范疇。

針刺對驚風具有較好的療效,但須查明驚風原因,針對病因治療。

中、西醫學小兒急驚風的症狀:

中醫臨床上可歸納為八候。所謂八候,即搐、搦、顫、掣、反、引、竄、視。八候的出現,表示驚風已在發作。但驚風發作時,不一定八候全部出現。由於驚風的發病有急有緩,證候表現有虛有實,有寒有熱,故臨證常將驚風分為急驚風和慢驚風。凡起病急暴,屬陽屬實者,統稱急驚風;凡病勢緩慢,屬陰屬虛者,統稱慢驚風。

西醫稱小兒驚厥。其中伴有發熱者,多為感染性疾病所致,顱內感染性疾病常見有腦膜炎、腦膿腫、腦炎、腦寄生蟲病等;顱外感染性疾病常見有高熱驚厥、各種嚴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敗血症等)。不伴有發熱者,多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見的癲癇外,還有水及電解質紊亂、低血糖、藥物中毒、食物中毒、遺傳代謝性疾病、腦外傷、腦瘤等。臨證要詳細詢問病史,細緻體格檢查,並作相應實驗室檢查,以明確診斷,及時進行針對性治療。

小兒急驚風病因病機:

急驚風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為主,偶有暴受驚恐所致。

  1. 外感六淫,皆能致痙。尤以風邪、暑邪、濕熱疫癘之氣為主。小兒肌膚薄弱,腠理不密,極易感受時邪,由表入里,邪氣梟張而壯熱,熱極化火,火盛生痰,甚則入營入血,內陷心包,引動肝風,出現高熱神昏、抽風驚厥、發斑吐衄,或見正不勝邪,內閉外脫。 
  2. 若因飲食不節,鬱結腸胃,痰熱內伏,壅塞不消,氣機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濕濁,蒙蔽心包,引動肝風,則可見高熱昏厥,抽風不止,嘔吐腹痛,痢下穢臭。
  3. 小兒神氣怯弱,元氣未充,不耐意外刺激,耳聞巨聲,或不慎跌仆,暴受驚恐,使神明受擾,肝風內動,出現驚叫驚跳,抽搐神昏。

總之,急驚風的主要病機是熱、痰、驚、風的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其主要病位在心肝兩經。小兒外感時邪,易從熱化,熱盛生痰,熱極生風,痰盛發驚,驚盛生風,則發為急驚風。  

西醫癲癇概述:

癲癇是神經系統疾病中較常見的一組征候群,系多種原因引起腦部神經元群陣發性異常放電所致的發作性運動、感覺、意識、精神、植物神經功能異常的一種疾病。

據國內外調查,其患病率大約為0.5%左右。本病確切的發病機理至今仍未完全闡明。目前根據癲癇的發病是否與某些因素有關而將其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類。繼發性又稱為癥狀性癲癇,是指有明顯致病因素者,如腦血管疾病、顱腦損傷、腦部感染等,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缺氧、代謝性疾病的結果。原發性又稱為特發性癲癇,是指目前尚未查明原因者。值得注意的是,遺傳因素在病因未明者中占有相當比例。

中醫癲癇概述:

癲癇,在中醫學中又稱癲、癲疾、癇等名。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藥學文獻——湖南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關于本病的記載。到《黃帝內經》時期,又進一步對癲癇的病因、病理和臨床表現做了較為詳盡的闡述。例如:“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癲疾。”(《素問·奇病論》)“病初發歲一發,不治月一發,不治月四五發,名曰癲病。” 。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有“若僵驚,起如狂”的描述,指出了本病的發作也有精神失常的表現。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首次使用了“癲癇”的病名,并將癲癇的臨床證候做了較為全面的歸納。金元以降,醫家開始重視痰濁與癲癇的發病關系。朱丹溪認為:“癇證有五,無非痰涎壅塞,迷悶心竅。”并提出“大率行痰為主”(《丹溪心法》)的治則。以后,痰濁成為醫家公認的主要病因。

癲癇中醫辨證分型:

癲癇目前尚無統一的辨證分型標準,臨床上 一般可分為四個主型:

  1. 風痰阻閉 :發作時突然昏仆,神識不清,四肢抽搐,雙目呆滯,口吐涎沫,舌苔白膩,脈弦滑。
  2. 痰火上擾: 患者多起病急,突然昏仆,強直抽搐,雙目上翻,口吐涎沫,或有吼叫,甚則如狂,醒后頭痛如裂。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或洪大。
  3. 痰瘀阻竅 :多有頭部外傷、產傷或腦部感染、腦血管疾病等病史,癲癇發作癥狀較為固定,或常與月經周期有關,多伴頭痛,肢麻等癥狀。舌質暗紫有瘀斑,脈弦而澀。
  4. 正氣偏虛: 病程日久,反復發作。發作時抽搐無力或局部肢體抖動。舌質紅少苔,或質淡邊有齒印,脈細弱。

癲癇病因病機:

癲癇病的病因可分為先天與后天兩種。先天因素多指母孕時卒受驚恐,或胎育中罹患疾病,誤用 藥物,或父母原有癲癇之患。后天因素則包括七 情不遂、六淫外客、跌仆擊打及產育損傷等。此外如飲食失慎、勞累少眠、久病體虛等均可誘發癲癇發作。

癲癇臨床表現:

  1. 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突然意識喪失,繼之先強直后陣攣性痙攣。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傷、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續數十秒或數分鐘后痙攣發作自然停止,進入昏睡狀態。醒后有短時間的頭昏、煩躁、疲乏,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若發作持續不斷,一直處于昏迷狀態者稱大發作持續狀態,常危及生命。
  2. 失神發作(小發作):突發性精神活動中斷,意識喪失、可伴肌陣攣或自動癥。一次發作數秒至十余秒。腦電圖出現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綜合。
  3. 單純部分性發作:局部或一側肢體的強直、陣攣性發作,或感覺異常發作,歷時短暫,意識清楚。若發作范圍沿運動區擴及其他肢體或全身時可伴意識喪失,稱杰克森發作(Jack)。發作后患肢可有暫時性癱瘓,稱Todd麻痹。
  4. 複雜部分性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精神感覺性、精神運動性及混合性發作。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明顯的思維、知覺、情感和精神運動障礙。可有神游癥、夜游癥等自動癥表現。有時在幻覺、妄想的支配下可發生傷人、自傷等暴力行為。
  5. 植物神經性發作(間腦性):可有頭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暈厥型或心血管性發作。無明確病因者為原發性癲癇,繼發于顱內腫瘤、外傷、感染、寄生蟲病、腦血管病、全身代謝病等引起者為繼發性癲癇。

以脈為師:小兒急驚風實際錄影驗案

治療前:

2014/11/27發病錄影。

2014/11/28 發病錄影。

2014/11/30 發病錄影。

 

驗案緣起

小兒患者出生約十個月,住花蓮為吾40年前當兵時同袍之孫女,西醫診斷為癲癇發病多次,西醫治療無效來電求救,遂介紹至吾花蓮好友呂醫師處治療,經呂醫師診斷為癲癇開藥後告知七天回診,第一天治療放血後雖癲癇症似要發作而未發作,不過須等七天再回診,擔憂此為急性病,因此再介紹至吾學生郭醫師處治療

治療第一天:2014/12/01

今天到呂醫師看診:
診斷:癲癇症。
處方:天麻鉤藤散。七天後複診
建議:大椎至陰放血。

治療第二天: 2014/12/02

郭典穎醫師診斷: 
脈象如下
建議治方:商陽、厲兌、少澤、足竅陰放血。
當日晚上要發作徵象,但未發作。

2nd day

治療第四天: 2014/12/04

回診脈象如下,小兒媽媽寸關尺皆弦。
診斷:小兒雖抽搐症狀消除,不過脈象皆無,判別小兒有在吃其它不對路藥物,小兒父母回答擔心西醫說不吃癲癇藥腦會受損。
建議治方:耳尖放血。
小兒與媽媽服理中湯、熱鹽灸肚臍。
交待藥物停用。

4th day

第三次回診:2014/12/09

回診脈象如下
郭醫師處方照前。
建議身柱穴灸保養。
患者父母來電告知全癒未再發病。

3rd time 

 

結論:

  1. 上述驗案,如以証分析:由郭醫師脈象分析右、左寸浮脈(浮部有脈,沉部脈無),浮者為風已經有驚風之實際脈象。
    1. 有癲癇的昏仆,神識不清,四肢抽搐,雙目呆滯,發作時抽搐無力或局部肢體抖動。
    2. 也有驚風之症狀—弄手,口撮,口噤,咬牙齘齒,牙關緊急,搖頭,頸項強直,鼻孔煽動、眼神驚恐,面青、山根青露。
  2. 從証分析,小兒昏仆,神識不清,四肢抽搐,雙目呆滯,發作時抽搐局部肢體抖動,為最凸顯癲癇之表癥,且西醫初步診斷為癲癇,雖有驚風之証,但從急性症狀角度及西醫診斷資料,如無脈學佐證容易誤診為癲癇病。
  3. 脈已有風証之脈象,再細審驚風之症狀,証與脈合,確定非癲癇,故診斷為小兒急驚風。
  4. 第四次回診,小兒脈象皆無,患者抽搐等症狀已無,理應浮脈脈象消失外不應該浮沉二部脈皆無,判斷有其他 藥物外力引起,小兒父母擔心認為西藥與針灸並行治療效果應該更好,且西醫說不吃癲癇藥腦會受損,因此嚴厲告知停藥,由此驗案再次證明知病源的重要性,在錯誤的診斷之下,一般人的 1+1=2治療方法觀念是錯誤的。
  5. 中醫脈學被認為是神祕的技術,無法做到重質、重量,作者認為那是老師的問題,從此驗案可以印證脈學診斷 是可以同步的,值得推廣!

題外話:

  1. 本驗案成功結束後約二過月,小兒外公(我當兵時的同袍)因兒子結婚,邀請到花蓮參加婚禮,酒席後到友人家中 聊天,談到此事友人妹妹說起往事,謂其嫁到中壢後,生一子同樣症狀,因診斷不明對治錯誤,不幸夭折!
  2. 今年8月到北京講課,與學生談起此驗案,課後有學生說她先生同學(也是醫師)的兒子,小時候也患此症被 西醫診斷為癲癇病,用西藥治療至今十多年,抽搐症狀未能全癒外,重點是小孩大腦受到藥物損害智力不及同才,聽來令人不勝唏噓。

 

Copyright 2012. QualityJoomlaTemplates. www.AncientAcupuncture.org